当前位置: 主页 > 聚焦 > 详情
“米袋子”“钱袋子”装得满 大黑岗子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来源辽宁日报   2022-07-27 13:22:40

盛夏时节,站在沈阳市辽中区大黑岗子镇钱缝村村头,放眼望去,到处是生机盎然的成片玉米地。“这都是咱村应用免耕播种等保护耕作技术的成果。”钱缝村党支部书记王凤先自豪地说。

保护耕作是指尽可能地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高效植保技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在东北旱作区,保护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最经济有效和现实可行的举措。

在常年以农业耕种为主导产业的大黑岗子镇,切实保护黑土地的肥力、潜力,是农民“米袋子”“钱袋子”装得满、装得实的重要保障。为此,年来,大黑岗子镇着力在推广实施农田保护耕作技术上下功夫。

“去年,我们村运用保护耕作技术试种了340亩,效果真好!秋天刮大风,周边普通地块的玉米倒伏严重,我们这儿却没受任何影响。因为保护耕作免耕播种,不用起垄,玉米扎根扎得实,抗倒伏能力自然就更强,秋收时亩均增产10%左右,试种的农户亩均增收超过200元。”王凤先说,“今年我们村又扩种了900亩玉米、300多亩大豆。”

“不只是钱缝村,今年全镇保护耕作扩种面积超过2500亩。”据大黑岗子镇副镇长张炫武介绍,今年春播期间,保护耕作地块在干旱少雨且未灌溉的情况下依然呈现出苗齐、苗全、苗壮的良好表现,相比传统播种方法,不但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提高了土壤肥力。

张炫武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按照传统播种方式,起垄、播种、浇地等,每亩地需要花费120元至160元。而用免耕播种的方式,每亩地花费25元至30元就够了,这还不包括浇地人工以及购买机械设备的支出,同时可以享受最低38元、最高200元的国家黑土地保护工作补贴,最重要的是能从根本上解决焚烧秸秆的问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如果坚持多年实施保护耕作,还可大幅提高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改良有很大益处。

经济账、环境账,都能算得清。为了让群众有更直观、更真实的感受,今秋收获的时候,大黑岗子镇计划在田埂上举行第三次保护耕作现场会,让农户和技术人员再次面对面唠一唠、唠明白。同时,镇里将在培育实施主体、建立长效机制、坚持长期推广等方面下大力气,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