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详情
古诗词里的气象密码|稻香篇

来源光明网   2023-08-25 11:41:01

拈一段古韵诗词

解一环气象密码


【资料图】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古诗词里的

“稻香”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带湖时

创作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生动展现了江南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

以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此刻

若·伫立于江南鱼米之乡的鄱阳湖流域

拥万顷稻香

心中默念《诗经·大田》里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眼前便仿佛幻化成一幅

上古时代农业生产的民情风俗画卷

竹马儿童喜欲狂,循良太守似龚黄。

仓庚百啭蚕桑启,布谷一声粳稻香。

耕馌尽陶豳国化,游嬉已遍舜民乡。

文书便合登高阁,为说东郊入务忙。

——宋代·徐鹿卿《劝农上宫教》

“仓庚百啭蚕桑启,布谷一声粳稻香”

从春耕、夏耘到秋收

稻谷脱胎换骨变成米的过程

空气一般滋养着这里的人们和

源远流长的历史

能够见证农民从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到“家家获稻积如岑”的喜悦

这种喜悦

也浓厚了一代代人

对稻花的特别情怀

家家穫稻積如岑,不问山椒与谷阴。

沽去村醪醽醁味,吹来陇笛筦弦音。

餔儿喜笑迎郎罢,馌妇讙欣就藁砧。

雨玉雨珠无此景,须知造物用情深。

——宋代·吴潜《五用喜雨韵三首》

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

香分天地生成里,气应阴阳子午中。

顷顷紫芒摇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风。

雨暘时若关开落,歌壤谁摅畎亩忠。

——宋代·董嗣杲《稻花》

而舒岳祥则直称“稻花王中王”

“上以奉玉食,粢盛及醴酒

下以饱苍生,亿兆哺其口”

民以食为天

我国是

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

稻米消费国

过往千百年来

农民“靠天吃饭”

丰年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

——宋代·戴复古《山村》

亦或是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柳响到明。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宋代·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

歉年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但正是一代代气象工作者

从“靠天吃饭”到“看天管理”

付出了不懈努力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切才逐渐发生了改变

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

时复中之徐邈圣,无多酌我次公狂。

——宋代·苏轼《赠孙莘老七绝》

“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

当年苏轼的“酿作春风”

只落脚在一个“狂”字

更突出一种渴盼与喜悦

如今

袁隆平等前辈留下的“禾下乘凉梦”

才是每个参与农业生产服务的人们

实实在在的新稻香梦

江西气象×中国气象 出品

来源:中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