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9日讯 记者从16日召开的全市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2023年,武汉又有10个社区申报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更好地服务老年人。
为破解大城养老难题,近3年来,武汉市以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体系为依托,试点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打造健康管理、安全监控、应急呼叫、精神慰藉、移动助行、生活照料、文娱活动等八大应用场景、有效降低服务成本、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健康管理、安全监控和应急呼叫场景应用最广
(资料图片)
2022年,武昌区四美塘社区等10个社区和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等5个机构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试点。
16日,记者在位于四美塘社区的杨园街智慧养老信息中心看到,智能健康监测设备、5G远程医疗系统、智能出入管理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被应用于日常管理和服务中,“互联网+居家养老”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了社区老年人基础信息库,通过系统进行咨询、预约、需求应答,目前可与各养老智能产品及网络设备数据接口,对接至区级平台。
负责人邵诗聪介绍,通过“居家上门照顾”和“互联网+康养”,搭建起智慧智能居家社区养老模型。
居民胡望明是受益者之一。胡望明患有高血压,家人因工作无法保证24小时照料,社区为其免费配备定位手表、陪护机器人、智能床垫等,各项实时指标由社区平台反馈到武昌区为老服务平台,当平台发现其身体指标出现异常,就会发出预警。
当老人按下求救信号后,后台绑定的电话号码会逐级响应,平台24小时服务,可以确保求救信号最终有人响应,实现监测响应一体化,让老人最快速度得到救治。这也正是试点社区的应急呼叫场景。
记者了解到,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试点社区可提供的八种场景中,健康管理场景、安全监控场景和应急呼叫场景应用最广。
武汉养老“电子地图”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10个社区将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分别是:永清街仁义社区、劳动街惠中社区、花楼水塔街前进社区、北湖街横堤社区、六角亭街荣东社区、琴断口街百灵社区、中华路街户部巷社区、水果湖街北环路社区、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狮子山街玫瑰湾社区。
“搭建智能社区让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更加智能化,也提升了管理服务效能”,去年参与创建的汉阳区徐湾社区,打造了中心辐射式养老场所、老年大学分校、幸福食堂等,又通过安装安全监控、康复护理等设备,打造“五分钟急救圈”。今年,该社区将在小区内安装电子围栏、主要出入口安装AI摄像头、投放智能音乐座椅等,构建公共区域的智能场景。
武汉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介绍,武汉已搭建起市区联动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高数据自动获取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形成全市统一的“养老云”数据。此外,开发“武汉养老APP”,已将全市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商等资源入网建库,打造武汉养老“电子地图”。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调整改良智能产品功能,满足老年人对更高品质适老化产品服务的需求。
据了解,2022年,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的试点社区共完成各类养老服务70.65万人次,其中,超过10万人次的分别为武昌区四美塘社区、东湖高新区九龙湖社区。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将继续深化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路径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有新意更有温度的养老服务。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戴良军 张曼舒)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