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这篇是我们每周都会为大家带来的近期热点话题或消息的点评。
(资料图片)
有时候能不能赚到钱,靠的不是能力而是信息差,富人能拿到高收益也正是因为能够获取一手信息、精准抓到周期、及时上车。
多家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降息力度空前!
6月7日,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证实,已收到相关通知,6月8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利率上限下调10个基点。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利率上限下调15个基点。
调整后,活期存款利率下调至0.20%,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至2.05%,三年期定存利率下调至2.45%,五年期定存利率下调至2.50%。
两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上限下调15个基点,三年、五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上限下调20个基点。
大胡子点评:
这不是今年第一次银行减低存款利率了。
目的是什么?
大家应该也心知肚明:银行的钱太多了。
2022年全年,新增住户存款17.84万亿元,几乎是2021年的两倍。
而2023年,存款增长的速度更快了,仅仅一季度新增的住户存款就达到了9.9万亿,已经跟2021年全年持平。
这次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还是为了引导大家将在银行躺平的资金拿出来,刺激大家去进行消费或者投资。
不过我认为,此举的效果应该还是有限。
目前更大的问题,还是在预期上。
如果预期没有好转,哪怕银行存款利率低点,大家还是不愿意折腾。
我也看到两个非常有意思的评论:
存款利率降了,贷款利率降吗?存量贷款利率降吗?
一线城市,奔向零首付!
最近,香港地产界不少人向政府提议,要求“减辣”或者“撤辣”,进一步让楼市活跃,带动经济发展。
对此,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6月5日作出了明确答复:特区政府暂时无意调整楼市的“辣招,但会密切留意楼市,可能会再次放宽首次置业的按揭成数要求!
大胡子点评:
香港的首付比例本就只有1成首付。
这次如果再降,那应该就是无限接近零首付。
大家目前的猜测是,香港要么会将首付比例从1成,降低到0.5成,或者更低;要么就是把贷款期限从30年的基础,拉到更长。
对于此刻香港楼市来说,这是非常明确的利好。
相比内地来说,香港楼市今年回暖情况,还是非常不错。
据报道,在刚刚过去的5月,香港现楼按揭宗数为7805宗,较4月份的5053宗增加2752宗或54.5%,创9个月新高。
基本上已经回到了疫情前9成的水平。
相反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楼市要惨的多。
就拿香港隔壁的深圳来说,一手二手加起来成交量才不过5700套。
对于实际管理人数超2000万的深圳来说,这点成交量实在少得可怜。
所以,本周,真的有非常多的一线城市即将放松的谣言。
比如深圳就传出,即将放开除宝安、福田、南山、罗湖之外的所有区域的限购。
甚至《经济时报》还出了文章,称一线城市可以适当松绑。
可见,市场对于救市的期盼是有的。
只不过,到没到救市的时机,这个问题仍在考量之中。
不过,香港的情况也能让我们看到,内地一线城市松绑的工具箱还是非常之丰富的。
现在几个一线城市,不仅首付比例需要3成,二套首付比例甚至高达7到8成,还不说严格的外地限购政策了。
一线城市如果真能放松,不仅利好的是四个一线城市,也能强力扭市场的信心,对于实力不错的二线城市来说,也是个利好。
我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市场还在深度分化,部分三四线城市在这波救市中,恐怕也难有大的好转了。趁楼市的低点,大家最好还是尽快置换和升级。
一线城市,到底松不松绑?
6月6日,经济时报发布一篇文章,称一线城市房地产的限购政策应该适时调整了!
不过次日,经济日报在第六版头条位置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的题目是“房地产市场企稳还需一些耐心”。
大胡子点评:
这两篇文章,还算比较真实的反应了目前市场的争执。
楼市,到底要不要救?
有人认为楼市已经濒危,要立马插管来套急救。
有的人认为,楼市目前还算正常,要在观察下,才能下药,否则药到可能又嗨了。
还很多人已经将这个问题看成,到底要救谁的问题?
救有产者,还是要救年轻人,毕竟生育率也来到前所未有之新低。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可能想岔了。
经济的复杂之处,就在于所有人可能不是对立面,而是一条线上的蚂蚱。
为什么要救房地产?
因为再难有行业能像房地产一样有如此长的产业链,容纳如此多的就业。
从下游的建筑工人,建筑公司,到中游的开发商、销售、中介,到上游的设计公司、地方公职人员,再到家装服务设计人员,更下游的材料供应和生产商等等关联5000多万的就业。
此前有人统计过,房价每下跌1%,GDP增速就要下降3%。
现在在谩骂房价的人,可能也会被房价下降所带来的经济衰退所影响。
以房地产在经济的比重,更多时候救市面临的抉择是:
是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房,还是让大家都有工作?
很多人看到救市就要开骂,但实际上呼吁救市,并不是呼吁房价大涨,而是呼吁要让楼市回复正常的运转,让市场恢复健康的预期和循环。
这也是政策迟迟未来的原因,楼市危险是一定要救的,但救市往往伴随着过度刺激,带来过热。
这不是个简单的选择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能做的:
耐心点,苟住,静待佳音吧!
房企,打响史诗级“保壳战”!
6月7日,金科股份宣布,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母公司旗下恒昇大业建筑公司20%股权。经向深交所申请,金科股份自6月7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这是金科股份连续两日发布公告,同时宣布其已获控股股东增持约2167万股,董事及高管增持144.27万股。
目的就是保壳,避免退市。
6月6日,蓝光发展正式摘牌退市,成为今年A股第一家退市房企。这家四川“地产一哥”在鼎盛时期曾达到400亿元市值,退市时的市值只有12亿元。
*ST嘉凯、ST美置、*ST中天均因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已经收到交易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行业下行一年多以来,出险房企们已经走到了退市与复牌的岔路口。
今年摆在不少房企面前的,是一场史诗级的“保壳战”。
大胡子点评:
对于不少房企上市公司来说,今年最难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保证自己不退市!
按照交易规定,当一只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块钱的时候,就要退市。
有学者预测,未来几个月里,可能有30-40家房企将从上海、深圳、香三地股市中退市。
蓝光的退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此外,根据香港交易所的规定,当一个股票连续18个月停牌、无法恢复交易,也就满足了退市的要求。
新力控股,就是内地第一个因此退市的房企。
此外还有不少房企,目前已经宣布失败,或者仍在积极自救。
比如阳光城,还是没能逃过退市困局;
比如德信中国获得地方AMC驰援,危机有所缓解;
比如新华联,短期股价上涨80%,危机暂时解除。
虽然几年对房企出太不少利好政策,但是市场不回暖,这些房企的危机就并未彻底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