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快讯 > 详情
【全球播资讯】血亏!这家公司甩卖老牌地产中介,卖价不足2000万元,当初38亿购入

来源e公司微信号   2023-05-19 12:27:58

在不间断的“闭店”“欠薪”等传闻声中,老牌房地产中介Q房网终于要面对被上市公司国创高新(002377)(002377)放弃的现实。当年国创高新为购入Q房网喊出38亿元的高价,如今卖价仅1860.59万元。一进一出,6年之间Q房网的“身价”不足当年的1/20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剥离Q房网

5月18日晚间,国创高新发布公告,拟将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相关子公司深圳市云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云房”)100%股权转让给公司的关联方。本次资产出售完成后,国创高新不再持有深圳云房股权,深圳云房不再纳入国创高新合并报表范围。

深圳云房是珠三角区域老牌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提供商,主要经营平台即知名的“Q房网”。

国创高新表示,因公司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板块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并出现持续大额亏损,已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公司拟整体剥离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板块。

国创高新对深圳云房“经营恶化”的评价并非虚言,近两年来,Q房网经营不力的消息屡现报端。今年3月,深圳云房宣布拟关停上海所有门店。今年5月,其大本营深圳也传出“倒闭”传闻,虽然该消息被予以否认,不过企业员工向媒体爆料称,“去年10月的工资到现在还没发”。

国创高新表示,本次资产出售符合公司实际经营和未来战略发展需要,有助于公司优化资产结构,降低经营风险,尽快改善经营状况,有助于公司集中资源聚焦新材料相关业务布局,增强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提升公司价值,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高价“迎娶”

值得注意的是,国创高新本次剥离深圳云房的价格仅1860.59万元,与国创高新在2017年收购深圳云房时38亿元的天价相去甚远。

2017年初,国创高新完成收购深圳云房时,该公司正处于快速扩展期。2014年至2016年,深圳云房直营门店数量由304家增加到1063家,2016年底拥有经纪业务合作人超过2万人;2016年,深圳云房营业收入达到43.6亿元,与2014年相比复合增长率为173.87%。

在收购时,国创高新表达了对深圳云房的极度看好,交易采用收益法的评估,交易价格定为38亿元,增值率为1327%。而2016年,仅是2014年以来深圳云房的首个盈利年度,当年公司实现净利润金额为2.68亿元。

根据重组方案,深圳云房的业绩承诺为,2016年至2019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43亿元、2.58亿元、3.23亿元和3.65亿元,其中2016年的利润在收购前已实现。

国创高新彼时对这笔高额溢价交易满怀期待。国创高新当时表示,公司对深圳云房未来三年的盈利能力充满信心,同时基于其对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发展前景的独特理解,公司相信标的公司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拥有核心竞争力。

国创高新展望未来称,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成功切入房地产中介服务领域,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房地产行业提供线上与线下(O2O)全渠道营销解决方案的房地产互联网交易平台,并与改性沥青业务共同成为公司未来主营业务增长的双引擎。

盈三年亏三年 耐心耗尽

从后续来看,深圳云房在收购完成后的三年内确实完成了业绩承诺,但是可惜好光景只维持了三年。

2016年至2019年,深圳云房累计实现净利润12.26亿元,较业绩承诺数超出3.23%。但是自业绩承诺期结束的2020年起,深圳云房就转入亏损,2020年至2022年,深圳云房各年亏损金额分别为0.53亿元、7.9亿元、4.7亿元。

随着业绩表现的变化,国创高新在财报中对深圳云房的态度也急转直下:

在2021年,国创高新提出要顶住困难,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适度扩大房地产中介业务板块网点规模,提升线下服务能力,全年新建门店不少于400家”;

在2022年,国创高新提出要进行业务调整,“加大低效门店撤并和冗余人员裁减力度,建立和完善以利润为中心的门店和人员管理常态化退出机制”;

而到了2023年,国创高新的嫌弃之情已经溢于言表,“为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降低经营风险,尽快扭转不利的经营形势,公司拟剥离深圳云房”。

昔日的“小甜甜”,今日的“牛夫人”,不过放弃深圳云房或许的确有助于国创高新业绩扭亏。

2022年度,国创高新亏损额度为5.39亿元,其中,深圳云房亏损金额为4.7亿元。此外,在2020年年报、2021年年报中,国创高新已就分别对收购深圳云房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29.16亿元、3.03亿元,国创高新本次资产剥离并不会产生商誉减值。

展望下一阶段,国创高新表态将回归传统沥青业务。国创高新表示,公司将集中精力聚焦材料业务。以沥青业务为重点,强化企业技术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继续深入推进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业务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稳定公司在优势区域的业务规模,确保优势区域的市场龙头地位。

校对: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