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营遭‘敌’小股部队偷袭,重装车电子手刹失灵,油罐车爆胎,请求支援!”近日,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运输旅训练场上,修理工集训结业考核在指挥员的指令声中展开。
更换备用零件、读取故障代码、强制执行程序诊断……结合战术背景和预设故障,修理分队迅速分组展开抢修,一组对爆胎、破裂、变形等“硬杀伤”情况进行处置,另一组对元器件烧毁、控制程序紊乱失灵等“软杀伤”情况进行排查,整体维修任务“模块化”分工处置,抢修速度较以往提高一倍。
“高效的故障检修归功于全新的修理专业组训模式。”考核指挥员、该旅通用运输连副连长王涛介绍说,“现有主力车型故障机理复杂,装备抢修训练必须着眼综合运用、精确高效。”
(资料图)
近年来,该旅陆续列装一批系统精密、结构复杂的新车型。修理骨干虽然都是各单位的技术“大拿”,但检修能力多局限于老车型、老平台、老经验,实战化条件下的电控系统故障复杂多变,对维修人员的素质和维修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升级维修“技能包”。
他们采取“小专业、大集中”的方式,抽调基层修理骨干参训,遴选优秀教员队伍走上讲台,聘请军车制造团队辅导授课。该旅组织维修人员从辨识电子元件、电路图到数控、电控检测开始,由浅入深,全面夯实学员维修基础理论。他们还组织新式车型实车全拆装训练,对常用的吊车操作、钣金喷漆、电焊等技能进行专门训练。
“新配发的高机动运输车通过调节和改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特性,更好地满足了外部负载和复杂路况需要,能够自动适应行驶阻力的变化,进一步提升汽车越野能力和整体功率。新装备自动化程度高,标志着对维修人员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不久前,集训队教员、一级军士长张俊凯一边组织全车拆解,一边讲解车辆性能。
整车拆装现场,张俊凯将磨擦、高温、负重等导致车辆损坏的常见“隐藏因素”讲得全面具体、条理清晰。“教员,涂油保养不是驾驶员的工作吗,你怎么替他们干了?”组装期间,几个细心的学员发现张俊凯经常对车辆各个轴销进行涂油。
面对学员的疑惑,张俊凯强调说:“同志们,咱们修理工对装备知根知底,要争当车辆维护保养的‘第一梯队’。”
“对角卸,对角装”“垫片不到位,螺丝也白费”“先拆中心轴,再取两侧的”……张俊凯还把维修经验归纳成口诀,方便学员们背记。
“读取故障码、清除故障码、显示完整车况……”集训期间的模拟操作演练现场,学员们冷静研判,迅速定位故障点,取出备件展开维修。集训队教员赵洪苹介绍,新车型抢修已逐步完善“精准化”操作模式,通过熟练操作汽车解码仪,对故障点位进行精准排查,学员们可以实现多种车型、多种场景、多种故障的快速排查诊断。
汽车解码仪虽然方便快捷,但为了达到实战化最大效用,集训队要求学员将每一条故障代码熟记于心。“明明可以连接电脑显示,何必多此一举?”参加集训的战士们提出疑问。
赵洪苹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最近的一次的野外训练中,指挥车电路系统突然失灵,当时虽然携带了汽车解码仪,但严寒条件下解码仪反应迟缓。为了排除故障,他只能逐个拆卸用电部件,断开连接测试,纷繁的线路像“迷宫”一样,往复循环十几次,才发现是车灯电路与导航系统电路发生冲突。虽然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还是拖慢了整体行军速度。
“要是当时能熟练掌握故障代码,也不至于抢修用了那么长时间。”赵洪苹总结说。
“此次集训的硝烟味儿很浓。”考核指挥员王涛介绍,集训还一改以往传统组训模式,将集训队员编配至外训车队中,与驾驶员同步参训,紧贴作战特点,模拟战场环境,展开战损装备抢救抢修演练示范,进一步提升战士们阵地前沿故障抢修能力。
上等兵齐忠莹进入集训队后成长很快,不仅各课目成绩优异,还利用个人所长参与微课视频拍摄。谈及此次集训收获,他感慨说:“集训真是一场‘及时雨’,各种新仪器新技能,颠覆了我对传统修理的认知,让我对今后投身维修岗位、建功强军事业充满了信心!”
“着眼维修保障转型,创新抢修方法手段,修理集训让保障力提升有了新的增长点。”该旅保障部部长孙韶波介绍,集训拓展延伸研究成果,编印维修教材3本,梳理维修技能要点500条,拍摄示范教学微课150余分钟,为各基层单位持续推进实战化维修保障提供了依据。
玄禹辰 毛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